新闻综述/北都发展须提速 市场力量待发力 2024-11-11 国际 365℃ 0 图:北部都会区占地逾三万公顷,分为四大区域,是香港未来经济增长的新动力。 红花岭郊野公园开幕、塱原自然生态公园向公众开放……北部都会区内多项生态保育项目近日陆续启用,北都“成为发展与保育并存的独特都会”的规划正在推进落实之中。 北部都会区是香港未来发展的新引擎,特区政府近年全力推动,各项建设将逐步踏入收成期:未来五年有约60000个房屋单位落成入伙、新田科技城的首批用地将推出市场…… 北部都会区,不仅承载着香港与内地深度融合发展的愿景,更寄托了港人对更加宜居、宜业、宜游生活环境的期盼。面对新形势,大家感到北都发展须提速,美好愿景须政府、企业和市场力量共同努力去实现。\港闻报记者 曾敏捷、易晓彤 发展愿景很吸引 产业带动须基建先行 北部都会区覆盖香港北部广阔地区,占地达3万公顷,约占香港总面积的三分之一,覆盖天水围、元朗、粉岭、上水等已发展成熟的新市镇及其相邻乡郊地区,以及多个处于不同规划及建设阶段的新发展区,包括古洞北/粉岭北、洪水桥/厦村、元朗南、新田/落马洲、文锦渡和新界北新市镇,将是香港未来20年城市建设和人口增长最活跃的地区。 特区政府于2021年10月提出北部都会区发展策略,旨在将该区建设成为宜居、宜业、宜游的都会区。2023年10月30日,特区政府公布了《北部都会区行动纲领》,进一步明确了北都的发展愿景、区域规划、主要建设项目等。北部都会区规划会以“产业带动,基建先行”为主轴,通过区域整合和产业升级,打造香港未来的新经济增长点,成为香港融入国家发展大局的重大节点。 四大区域发展 策略定位要看协同效应 《北部都会区行动纲领》勾画了北都四大区域,各有不同的策略定位和发展主题。“高端专业服务和物流枢纽”位于北都西部,主要由洪水桥、元朗南等新发展区组成,占地1200公顷,将连接前海合作区建设现代服务业中心。该区域会充分利用口岸优势,发展金融、专业服务、物流等领域,满足个人跨境服务和民生消费的需求。 “创新科技地带”位于北都中部核心地带,毗邻深圳皇岗和福田的创新科技区,将打造成创科发展集群枢纽,与深圳科创园区产生协同效应;亦将助力香港实现“南金融、北创科”的新产业布局,打造优质、健康和绿色生活的新社区。该区重点设施是占地约600公顷的新田科技城,包括河套区的港深科技园用地,亦会设立三宝树湿地保育公园。 “口岸商贸及产业区”主要由罗湖、文锦渡及香园围口岸,加上一个规划中的新市镇组成,占地约1500公顷,政府计划在区内设立口岸商圈及新兴产业基地,当中古洞北/粉岭北新发展区将以房屋为主,亦会是政府办公室集中地。 北都最东面定位为“蓝绿康乐生态圈”,该区自然和人文资源丰富,包括占地约530公顷的红花岭郊野公园,以及沙头角、莲麻坑一带,将发展成康乐及旅游区。 “片区开发”模式 三大板块待明年招标 为推动北都发展,特区政府制定了一系列重点发展项目,相关建设现正逐步踏入收成期,房屋单位及产业用地供应将有可观进账,基建和公共设施亦会陆续落成。 推动产业发展是北都建设的主要目标之一。为加快北都建设,政府计划试行“片区开发”模式,拣选具规模及商业价值和将会提供公共设施的地块成为片区,由项目发展商综合开发,使片区提速落成,设计更为协调。政府现已物色了三个片区,每个占地约10至20公顷,分别位于新田科技城、洪水桥/厦村和粉岭北三个新发展区。发展局会在今年底前开始为三个片区展开市场意向调查,争取明年内为首个片区正式招标。 政府亦正探讨选取试点产业园区,例如洪水桥/厦村新发展区部分物流用地,批拨予由政府成立和牵头的公司,负责按政府产业政策制订园区发展和营运策略及日常管理、招商引资等工作,明年首季公布细节。 基础设施建设方面,北都以“基建先行”为原则,包括规划策略性铁路和主要干道,以强化北部都会区内部与内地和香港其他地区的联系。北都范围内有13项主要交通基建,部分已敲定发展时间表,并如期展开工程。其中北环线主线工程预计明年展开、预计2034年竣工;北环线支线预计年内进入详细规划及设计阶段;接驳洪水桥至深圳前海的港深西部铁路,现已完成首阶段研究工作,确立了项目的策略价值和必要性,次阶段研究预计今年完成。 至于其他基建项目,在未来五年,实施“一地两检”的新皇岗口岸大楼会落成;在第二个五年,古洞北首幢政府联用办公大楼落成启用;北区医院完成扩建并投入服务。 住房供应方面,北部都会区将是香港未来房屋供应的重镇。根据规划,北都将提供约50万个新增房屋单位,以满足香港市民的住房需求。未来五年,将有约6万个房屋单位落成入伙,包括约10条新公共屋邨;在第二个五年,新落成的房屋单位将再增加约15万个。位于洪水桥/厦村新发展区的首两个专用安置屋邨项目今年相继竣工,其中资助出售项目“乐翘轩 I”首位业主刚于10月底收楼。 发展局局长甯汉豪早前预告,未来一年发展北部都会区的工作非常紧凑,包括年底前开展新田科技城首阶段工程,并公布牛潭尾、新界北新市镇和马草垄的土地用途方案。其中牛潭尾发展区会预留50多公顷用地,推动“北都大学教育城”、综合医教研医院及第三所医学院的发展。另外,年内会启动沙岭的改划程序,用地将扩至10公顷以构建数据中心。 政府致力建设美丽香港,并本着推行积极保育的理念把北都建设为“发展与保育并存”的独特都会,区内多个生态保育项目近日陆续启用。位于区内的红花岭郊野公园在2024年3月1日成立,面积约530公顷,是香港第25个郊野公园,将与深圳梧桐山风景区形成生态廊道,促进港深两地生态融合,红花岭郊野公园早前正式开幕;位于古洞北、占地37公顷的塱原自然生态公园,日前开放公众免费参观。 此外,政府将于年内开展在米埔自然护理区毗邻设立三宝树湿地保育公园的工作,此公园面积比现时的香港湿地公园大五倍,将来可有效提升后海湾一带生境质素和生物多样性,还会结合淡水鱼养殖和生态旅游,实践人与自然共生。 推动两地融合发展 互联互通呼唤政策创新 展望未来,北部都会区发展需通过政府、企业和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和合作,实现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产业的转型升级,为香港市民提供更好的生活环境和更多的就业机会。 行政长官李家超早前在施政报告答问会上强调,北都发展要提速提效只靠政府并不足够,要运用市场力量;发展局局长甯汉豪引述中央港澳工作办公室主任、国务院港澳事务办公室主任夏宝龙早前在深圳会见本港工商界的讲话表示,鼓励工商界坚定支持特区政府落实长远规划,积极参与北部都会区及交椅洲人工岛项目等。甯汉豪认为“参与是在整个过程的不同阶段”,并冀商界对未来的造地项目竞投感兴趣,及早筹组资源。 同时,北都发展也将与粤港澳大湾区的发展紧密相连,共同推动区域经济的繁荣和发展。特区政府须继续积极推动北都与内地城市的融合发展,加强互联互通和政策创新突破,共同构建更加紧密的经济圈和生活圈。 上一篇 少年警讯周年会操 75学校参与 下一篇 叙利亚一居民楼遭以色列空袭 致7死20伤 相关推荐 国泰基金总经理助理梁杏:A股市场情绪改善明显,区间震荡概率较大 走出算法偏见困境,网络平台需打破不公平规则枷锁 上周权益市场全线回调,部分养老目标FOF业绩出众,经济数据改善有望利好顺周期板块 市场震荡期,红利价值凸显 10亿元股权被冻结?哪吒汽车回应:系误解,法院已解除公司财产保全 华安证券副总裁唐泳:坚持低波动绝对收益理念,重视大类资产配置的力量
图:北部都会区占地逾三万公顷,分为四大区域,是香港未来经济增长的新动力。 红花岭郊野公园开幕、塱原自然生态公园向公众开放……北部都会区内多项生态保育项目近日陆续启用,北都“成为发展与保育并存的独特都会”的规划正在推进落实之中。 北部都会区是香港未来发展的新引擎,特区政府近年全力推动,各项建设将逐步踏入收成期:未来五年有约60000个房屋单位落成入伙、新田科技城的首批用地将推出市场…… 北部都会区,不仅承载着香港与内地深度融合发展的愿景,更寄托了港人对更加宜居、宜业、宜游生活环境的期盼。面对新形势,大家感到北都发展须提速,美好愿景须政府、企业和市场力量共同努力去实现。\港闻报记者 曾敏捷、易晓彤 发展愿景很吸引 产业带动须基建先行 北部都会区覆盖香港北部广阔地区,占地达3万公顷,约占香港总面积的三分之一,覆盖天水围、元朗、粉岭、上水等已发展成熟的新市镇及其相邻乡郊地区,以及多个处于不同规划及建设阶段的新发展区,包括古洞北/粉岭北、洪水桥/厦村、元朗南、新田/落马洲、文锦渡和新界北新市镇,将是香港未来20年城市建设和人口增长最活跃的地区。 特区政府于2021年10月提出北部都会区发展策略,旨在将该区建设成为宜居、宜业、宜游的都会区。2023年10月30日,特区政府公布了《北部都会区行动纲领》,进一步明确了北都的发展愿景、区域规划、主要建设项目等。北部都会区规划会以“产业带动,基建先行”为主轴,通过区域整合和产业升级,打造香港未来的新经济增长点,成为香港融入国家发展大局的重大节点。 四大区域发展 策略定位要看协同效应 《北部都会区行动纲领》勾画了北都四大区域,各有不同的策略定位和发展主题。“高端专业服务和物流枢纽”位于北都西部,主要由洪水桥、元朗南等新发展区组成,占地1200公顷,将连接前海合作区建设现代服务业中心。该区域会充分利用口岸优势,发展金融、专业服务、物流等领域,满足个人跨境服务和民生消费的需求。 “创新科技地带”位于北都中部核心地带,毗邻深圳皇岗和福田的创新科技区,将打造成创科发展集群枢纽,与深圳科创园区产生协同效应;亦将助力香港实现“南金融、北创科”的新产业布局,打造优质、健康和绿色生活的新社区。该区重点设施是占地约600公顷的新田科技城,包括河套区的港深科技园用地,亦会设立三宝树湿地保育公园。 “口岸商贸及产业区”主要由罗湖、文锦渡及香园围口岸,加上一个规划中的新市镇组成,占地约1500公顷,政府计划在区内设立口岸商圈及新兴产业基地,当中古洞北/粉岭北新发展区将以房屋为主,亦会是政府办公室集中地。 北都最东面定位为“蓝绿康乐生态圈”,该区自然和人文资源丰富,包括占地约530公顷的红花岭郊野公园,以及沙头角、莲麻坑一带,将发展成康乐及旅游区。 “片区开发”模式 三大板块待明年招标 为推动北都发展,特区政府制定了一系列重点发展项目,相关建设现正逐步踏入收成期,房屋单位及产业用地供应将有可观进账,基建和公共设施亦会陆续落成。 推动产业发展是北都建设的主要目标之一。为加快北都建设,政府计划试行“片区开发”模式,拣选具规模及商业价值和将会提供公共设施的地块成为片区,由项目发展商综合开发,使片区提速落成,设计更为协调。政府现已物色了三个片区,每个占地约10至20公顷,分别位于新田科技城、洪水桥/厦村和粉岭北三个新发展区。发展局会在今年底前开始为三个片区展开市场意向调查,争取明年内为首个片区正式招标。 政府亦正探讨选取试点产业园区,例如洪水桥/厦村新发展区部分物流用地,批拨予由政府成立和牵头的公司,负责按政府产业政策制订园区发展和营运策略及日常管理、招商引资等工作,明年首季公布细节。 基础设施建设方面,北都以“基建先行”为原则,包括规划策略性铁路和主要干道,以强化北部都会区内部与内地和香港其他地区的联系。北都范围内有13项主要交通基建,部分已敲定发展时间表,并如期展开工程。其中北环线主线工程预计明年展开、预计2034年竣工;北环线支线预计年内进入详细规划及设计阶段;接驳洪水桥至深圳前海的港深西部铁路,现已完成首阶段研究工作,确立了项目的策略价值和必要性,次阶段研究预计今年完成。 至于其他基建项目,在未来五年,实施“一地两检”的新皇岗口岸大楼会落成;在第二个五年,古洞北首幢政府联用办公大楼落成启用;北区医院完成扩建并投入服务。 住房供应方面,北部都会区将是香港未来房屋供应的重镇。根据规划,北都将提供约50万个新增房屋单位,以满足香港市民的住房需求。未来五年,将有约6万个房屋单位落成入伙,包括约10条新公共屋邨;在第二个五年,新落成的房屋单位将再增加约15万个。位于洪水桥/厦村新发展区的首两个专用安置屋邨项目今年相继竣工,其中资助出售项目“乐翘轩 I”首位业主刚于10月底收楼。 发展局局长甯汉豪早前预告,未来一年发展北部都会区的工作非常紧凑,包括年底前开展新田科技城首阶段工程,并公布牛潭尾、新界北新市镇和马草垄的土地用途方案。其中牛潭尾发展区会预留50多公顷用地,推动“北都大学教育城”、综合医教研医院及第三所医学院的发展。另外,年内会启动沙岭的改划程序,用地将扩至10公顷以构建数据中心。 政府致力建设美丽香港,并本着推行积极保育的理念把北都建设为“发展与保育并存”的独特都会,区内多个生态保育项目近日陆续启用。位于区内的红花岭郊野公园在2024年3月1日成立,面积约530公顷,是香港第25个郊野公园,将与深圳梧桐山风景区形成生态廊道,促进港深两地生态融合,红花岭郊野公园早前正式开幕;位于古洞北、占地37公顷的塱原自然生态公园,日前开放公众免费参观。 此外,政府将于年内开展在米埔自然护理区毗邻设立三宝树湿地保育公园的工作,此公园面积比现时的香港湿地公园大五倍,将来可有效提升后海湾一带生境质素和生物多样性,还会结合淡水鱼养殖和生态旅游,实践人与自然共生。 推动两地融合发展 互联互通呼唤政策创新 展望未来,北部都会区发展需通过政府、企业和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和合作,实现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产业的转型升级,为香港市民提供更好的生活环境和更多的就业机会。 行政长官李家超早前在施政报告答问会上强调,北都发展要提速提效只靠政府并不足够,要运用市场力量;发展局局长甯汉豪引述中央港澳工作办公室主任、国务院港澳事务办公室主任夏宝龙早前在深圳会见本港工商界的讲话表示,鼓励工商界坚定支持特区政府落实长远规划,积极参与北部都会区及交椅洲人工岛项目等。甯汉豪认为“参与是在整个过程的不同阶段”,并冀商界对未来的造地项目竞投感兴趣,及早筹组资源。 同时,北都发展也将与粤港澳大湾区的发展紧密相连,共同推动区域经济的繁荣和发展。特区政府须继续积极推动北都与内地城市的融合发展,加强互联互通和政策创新突破,共同构建更加紧密的经济圈和生活圈。